常見兒童情緒問題,如何處理?(上)
- Therapy Bridge My
- Jun 20
- 3 min read
在我接觸的個案中,當孩子有情緒問題,家長往往會變得不知所措。與大人不同,孩子不會主動尋求幫助,而且他們的表達能力有限,這使得家長的責任變得尤為重要。家長需要考慮以下幾個關鍵問題。
1)孩子的行為跟情緒有關嗎?是單純的頑皮,還是背後隱藏著情緒困擾?
2)孩子真的需要協助嗎?這是短暫的情緒反應,還是長期存在並需要介入的情緒問題?
3)若要協助,應找哪類專業人士協助?精神科醫生、心理學家、輔導員和社工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範疇,應如何入手?
4)費用是多少?市面上私人執業的專業人士收費高昂,亦有些免費的服務,價錢相差甚大,應如何選擇?
在香港,大眾對心理和情緒的關注未及外國,以上都是讓家長感到頭痛的問題。因此,以下我將列出一些常見的兒童情緒問題和應對方法。
當然,若情況真的需要介入,請緊記尋找專業人士協助。相關的資訊我會留在下一篇文章中分享。
【常見兒童情緒問題與應對方法】

1)拒絕社交及說話
一些孩子在特定場合,或是在家人面前表現正常,但在學校或同學面前則不願意開口,甚至拒絕參與任何小組活動。
應對方法:孩子可能因為個性敏感或表達能力不足而抗拒社交。家長不應強迫孩子說話,而應多陪伴孩子參與社交活動,並通過鼓勵及給予正面回饋,讓孩子慢慢建立自信。家長可以從小型的社交場合開始,鼓勵孩子與幾個熟悉的朋友進行互動。這樣可以降低孩子的焦慮,逐步增加他們的社交信心。
2)經常與成人對抗
孩子總是跟師長唱反調,情緒容易變得激動,甚至攻擊同學或家長。
應對方法:當孩子做出反抗行為,有機會是希望獲得成人關注。家長應保持冷靜,平和地回應孩子的行為,而不是給予過度關注。家長亦教導孩子平復情緒技巧,如深呼吸和數數字,幫助他們學會調控情緒。
3)難以控制情緒、過度愛哭或發脾氣、性格衝動
孩子的情緒反應比同齡孩子強烈,無論是悲傷抑或憤怒,情緒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平復。而且較難抑制衝動,例如總愛打斷別人說話,總是先動手
應對方法:家長可利用繪本及情緒卡,教導孩子認識不同情緒,同時教導孩子調控情緒的技巧。此外,家長也可以買一些減壓玩具,如壓力球、泡泡塑料及毛絨玩具,幫助孩子釋放壓力和焦慮。
4)過度緊張、焦慮
孩子可能總是擔心未來會發生不好的事情,對不確定性極度抗拒,容易變得緊張及繃緊
應對方法:家長可跟孩子練習腹式呼吸和多做運動,減低生理上的緊張和焦慮反應。此外,家長可提前通知孩子即將發生的活動,以增強他們的安全感。例如制定清晰的時間表能有效減少不確定性,幫助孩子預見日常安排,從而提升他們的情緒穩定性。
5)情緒麻木
孩子對周圍發生的一切沒有甚麼情緒反應
應對方法:這可以是孩子壓抑自己情緒的表現。家長可鼓勵孩子表達情緒,利用不同的工具,如情緒日誌、情緒輪盤、情緒圖卡、繪畫等,逐步引導孩子表達感受。
以上提到的情緒問題是孩子情緒響起警號的表現,家長需要判斷其嚴重程度。在處理兒童情緒問題時,也可以運用「情緒覺察5步曲」。透過這五步,跟孩子一起在情緒發生的當下,認識及學習如何疏理情緒。
【判斷兒童情緒問題是否需要尋求專業協助】
一)症狀維持時間
這能判斷兒童情緒問題是否只是一時的情緒起伏,還是長期的情緒狀態。如果孩子情緒問題持續超過兩週,而家長嘗試各種方法後仍未見改善,則建議尋求專業協助。
二)症狀對日常生活的影響
影響是很主觀的,同樣症狀(如情緒起伏大)對不同人造成的影響也不同,有些人會認為情緒起伏大不是問題,甚至有助創作;有些人卻覺得情緒起伏大讓生活失去效率,不是正常的狀態。家長需要評估兒童情緒問題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,尤其是在學習及社交上的影響。
在下一篇文章,我將深入探討不同的專業人士能提供的協助,以及有用的公共資源。
Comments